最美不过红杜鹃—记湖南省水利厅原纪检组长何世军(图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0-12-09
最美不过红杜鹃—记湖南省水利厅原纪检组长何世军(图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和“七一”党的生日,何世军把两个节日安排得很有意义。他用金子般的心,以及真诚的付出赢得了家乡人民的称赞。
何世军是湖南省水利厅原纪检组长。作为一个从宁远走出去的山村青年,已经成长为国家干部,副厅长级领导。如今退休在家。
他没有闲着,仍然从事一些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特别是一刻也没有忘记曾经哺育自己成长的母校和家乡人民。
话说去年春季。何世军动员家人,作出“重大决定”,向宁远县清水桥完全小学捐赠20万元,用于修建学校。
20万元,一个完全靠工资(退休生活费)和写稿费收入生活的老同志,私下拿出这么多钱来做善事,这在当地是第一人。那一刻,整个学校,整个县城都震动了。
收到善款后,县里专门成立了一个建设办公室,按照何世军的意愿,他们计划着在当地建立一栋较高标准的图书综合楼。
这一愿望在今年“六一”前夕实现了。孩子们在节日里获得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他们的笑脸感染着何世军。
图书楼被命名为“求知楼”,近万册图书,包括何世军捐赠的精品图书,被整齐摆放在图书架上供人借阅。启用的那天,省人大原主任刘夫生专程参加落成典礼。刘夫生在讲话中盛赞何世军品德高尚堪为人师。
从此,坐落在山村的“求知楼”有了朗朗的书声,桑桑学子的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
“山里人最关心的是教育”。何世军深谙这个道理。
他始终记得父母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供他上学是多么不容易。父母重教促学的品格深深印在他的心里。他把父母的希望化作了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善举。
时近“七一”前夕,在“求知楼”落成不到一个月的日子里,何世军又出现在家乡校园里。这次,他又慷慨捐出2万元,在清水桥完全小学设立“何世军助学奖励基金”。之所以选择这个时节来到学校,是因为他要表达自己对党的生日的特殊感情。
“他在这之前,还相继为家乡的洛家洞小学捐赠2万元当助学金呢。” 当地教委一位同志还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一些“内部情况”。
何世军用这样的方式扶持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凡是了解何世军的人都知道,他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正如他在一首诗里写道:“来自山村黑土地,父母养育党照心,革命人生无怨悔,铭记党恩谢人民。”
这种感情已经渗透到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走进他的家,就如同走进农家小院,朴素洁净。他与人交往,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就像是农民大哥谈家常一样。农民的情节在他身上有着深刻的印记。无论在职,还是退休,他对农民的惦记,为农民办实事的愿望始终没有改变。每次回到家乡,对卧床不起的瘫痪病人,对一些五保户和困难户,他都亲自上门探望,送去衣物和慰问金。人们已经记不清他为家乡做了多少好事,只知道有困难就去找他,而他总是会竭尽全力,把事情办好。
就在何世军退休的第二年,他回到家乡。这一年家乡刚发生过大洪灾,洪水无情将清水桥镇上的一座大桥冲塌,严重影响两岸农民生活往来。有乡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把这个情况试探性的告诉了何世军。因为他们知道何世军已经退休,不在其“位”,还能谋其“政”吗?然而,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何世军回到省城后,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即刻着手与民政、农业、交通等部门取得联系,在水利部门一道支持下,迅速展开了抗灾恢复工作。何世军还亲自拿出积蓄,资助工程项目。他对工程建设十分关注,亲自过问工程情况,并委托当地一位熟悉的老教师负责工程监督,保证大桥建设质量和工期进度。大桥修建完工后,清水桥镇的乡亲们准备搞个小型庆典,感谢何世军,被他婉言谢绝。如今清水桥上,人来车往,热热闹闹。大桥修好以后,何世军为修桥出钱出力的事迹被一位农民镌刻在石碑上,在当地广为流传。
何世军心里时刻装着家乡人民。他对于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情怀。他的老家洛家洞村,居于县里边远的大山区,过去公路不通,电路不通,饮水困难,信息闭塞,农民生活十分贫困。对此,何世军十分牵挂,心急如焚。他多少次走东奔西,到处呼吁组织发动,联络老乡、朋友、同学,行动起来,献计献策,带头筹集资金,引进设施,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兴民富农办了一桩又一桩实事。现在该村修通了公路,架起了高压电线,安装了卫星电视接受系统,农田沟渠加固改造也在进行中。何世军的付出,使当地农民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诱人前景。
与洛家洞相邻的蛇头岭村是该县地势最高的山村,也是最贫困的山村。40多户农民居住在一个形似蛇头的石头山上,既无河又无塘,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前年村子里向他反映了这个情况后,他惦记心头。去年4月,他回乡祭祖途中,专程到该村调查了解情况,当听到看到村里的困难实情,特别生活用水要从山下好几里路挑到山上,来回半个多小时,既费时又费力,何世军心情沉重,决心想办法,帮助解决饮水问题,让村民们能喝上放心的水。如今,这里的村民不再愁用水了。
今年67岁的何世军,做过的善事好事数不清。这些年他为冰雪灾害、印尼海啸、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希望工程、幼儿教育先后都有大额捐款,而且很多都是隐姓埋名的。有一次,中国红十字会还专门找上门来核实情况,表示感谢。作为一个退休的老人,他家庭和睦,儿孙健康。有人劝他在家好好享享清福,可是他不这么想。他想到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农家孩子,能够走进大城市,不能忘了根本,应当报答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
在宁远山区,生长着一种杜鹃,时逢初夏,花期盛开,万山红遍。若是平时,四季长青,满目清翠,煞是好看。
这样的景色分外迷人,令人难忘……
何世军同志捐建的求知楼竣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