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慈利县众志成城抗大旱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0-12-09

张家界市慈利县众志成城抗大旱 慈利县历史罕见的旱情引起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8月25日,省政府副省长杨泰波率省农办、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等部门负责人,在市、县等领导陪同下,对该县受灾较为严重的南山坪乡现场察看旱情。杨泰波要求,全力以赴抓好抗旱工作,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到目前为止,慈利县平均降雨量为682.6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减少301.9毫米。全县各水利工程应蓄水1.2亿立方米,实际蓄水仅3163万立方米,只占全年总蓄水量的26.4%。全县92条小流域中有15条流域的部分支流已出现断流,绝大部分上型水库因近期抗旱需要,现已基本趋于干涸状态。全县水稻受旱16.2千公顷,其中开坼8.9千公顷,过白4.3千公顷,失收3.0千公顷。玉米、红薯等旱粮作物受旱13.4千公顷,其中轻旱6.8千公顷,重旱4.1千公顷,枯萎2.5千公顷。烤烟、柑桔、贮麻等经济作物产量明显减少,其中烤烟受旱1.2千公顷,失收0.3千公顷,柑桔产量下降30%,贮麻预计减产3至5成,各类农经作物因旱直接损失达15348万元,人平减收253元。国太桥乡是一个辖11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8225人的小乡镇,全乡276公顷水田中有68公顷失收,317公顷旱地中有157公顷失收。南山坪乡原本是一个“旱涝保收”的乡镇,由于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正常库容为240万立方米的胜天水库目前蓄水仅9万立方米,导致水库下游的广阳、梁山、沙湾三个村113.7公顷水田因缺水而无法栽种,而梁山村已栽种的23.3公顷水田中仅有7公顷因靠近澧水能有一点收成外,其他颗粒无收。 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全县有355个行政村2043个村民组13.6万人发生饮水困难。其中石灰岩发育的高峰、通津铺、东岳观等乡镇的边远村水源基本枯竭,只能远距离挑水、运水或饮用不卫生水。泥质页岩发育的许家坊、阳和、甘堰等乡镇的部分村组,只能到频临干枯的溪沟内掏井取水,有的甚至要到相距10公里外的澧水河中取水。国太桥乡本身是一个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乡镇,由于受乱开矿藏的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小河涉小流域水资源严重污染,全乡有5384人、6250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特别是新堰、风鹤山两个村12个组854人要到距居住地5公里外的一个山洞背水吃。 旱情发生后,慈利县委、县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分赴各乡镇调查、了解旱情,帮助、指导群众全力进行抗旱自救。全县已出动干部380人次,组织劳力2.8万多个,拦河筑坝37座,开疏渠道21公里,投入抗旱机具3000多台共2760千瓦,打井掏涵123处,架枧3100米。县、乡两级财政在经费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筹措抗旱资金156万元,重点解决境内主灌区渠道损坏、输水不畅等一系列问题,缓解了相关受益村的饮用水矛盾。自6月份以来,县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就一直蹲守在各流动炮点,密切关注云层变化情况,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共投入资金12万元,先后进行人工降雨作业20余次,发射炮弹350枚,火箭弹12枚,累计降雨180毫米,大大缓解了局部地区的旱情。随着旱情不断发展,7月中旬,县抗旱服务队组织三个小分队,分别下到杨柳铺、许家坊、东岳观等6个旱情严重的乡镇,出动机械76台次216.5千瓦,抗救水田面积达3840亩。与此同时,县防指及时召开会议,会商抗旱工作,并安排资金50万元,重点解决渠道损毁、溪坝整修、渠系建筑物破坏等问题。县电力公司下乡宣传抗旱用电安全,出动车辆48台次,深入到69个村指导抗旱用电,帮助群众接电用电,保证了供用电安全。县水务局优化灌溉用水调度,做到“三优先”,即:优先使用溪河塘坝水量,集中使用水库水源抗旱攻坚;优先保证人畜饮水,统筹考虑农业灌溉;优先保证抗旱用电,兼顾工业企业用电。目前,全县抗灾救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抗旱减灾面积达到了14.8千公顷,解决人饮困难2.6万人,挽救经济损失6460万元。
相关阅读

张家界市慈利县众志成城抗大旱

763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