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介绍:努力推动经营水利的蓬勃发展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0-12-09
经验介绍:努力推动经营水利的蓬勃发展
【本站注:继7月7日、8日省水利厅召开湖南省基层水管单位稳定、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后,18日省厅党组中心学习组厅又集中学习了水利部翟浩辉副部长发表于《中国水利报》的对江苏、北京乡镇水利站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详见2005年7月5日第3版,或点击左侧蓝色字句链接阅读全文),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省基层水管单位稳定、改革、发展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由此可见,省厅党组对基层水管单位稳定、改革、发展工作是非常重视的。湖南水利网遵照王孝忠厅长及厅党组要开辟专网宣传的指示精神,曾连续发布过16篇在座谈会上作典型介绍的经验材料。从今天起,湖南水利网将继续每天发布2篇典型经验材料,即使没有参加会议的全省水利人,也能通过湖南水利网这一信息平台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
现行体制下的水管单位,如何在履行好服务社会职能的前提下,使自己走出困境,真正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化,实现服务水利向经营水利的转化,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水管单位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我局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新的班子以求真务实的勤勉态度,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上,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创新思维,理顺经营水利的发展思路
欧阳海灌区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集雨面积5409平方公里,总库容4.24亿立方米;灌区干渠长292公里,设计灌溉衡阳市的耒阳、常宁、衡南、珠晖四县(市、区)的72.74万亩农田;枢纽电站装机3.6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99亿千瓦时。
作为国家的大型灌区,地方电网的骨干电源,其作用关系到国计民生,其地位举足轻重。30多年来,勤劳朴实的欧阳海人扎根山区,无私奉献,为国家和地方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长期以来“以电养水”、灌溉收不到水费的经营管理体制,加之工程先天不足,后天失补老损严重,诸多资源资产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被大量闲置、浪费和破坏。在20世纪90年代资金紧缺一直成为束缚欧阳海局发展的桎梏,导致问题成堆、内外债务增加,到2000年累计亏损已达1亿多元。职工工资时有拖欠,税金无法足额缴纳,开支不能正常支付,更新改造项目无法落实。
鉴此,厅党组高瞻远瞩,及时调整了局班子。新班子临危受命,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理顺了思路,制定了“在充分发挥资源、资产、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做好水、电、房地产三篇文章,由传统水利向经营水利转化,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水利经济”的长远发展规划,为欧阳海局的经济腾飞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二、挖掘潜力,激活资源资产优势
在新的思路、新的规划的鼓舞下,新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以大局为重,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和个人恩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工作部署和措施都围绕发展来制定和展开,把发展的实绩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营造了一个人人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积极氛围。特别是在三、五年内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奋斗目标,令职工群众精神大振。在挖掘自身潜力,激活资源优势方面,我们紧紧抓住四个要点:
一是满发多供。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各类责任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千方百计利用水能, 使机组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保证机组满负荷运转,提高机组设备利用率。3台1.2万千瓦的机组年发电量连续4年超设计,最高年份达2.92亿千瓦时,创下历史新高,发电设备利用小时达8110小时,创全国同行业之最。
二是实现电能就地增值。计划经济时代,发电绝大部分都是上网销售。从2001年开始,我局加强同电网调度的联系,提高了发电质量,在满足电网用电高峰需要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向近区供电,争取较高的收入。2000年前近区供电总收入总是徘徊在500~600万元左右,2004年近区供电收入达3900多万元。目前近区供电已成为我局的一个支柱产业。
三是盘活现有的房地产资源。为步入市场,寻找新的经营门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经省厅同意,局机关从偏僻的大坝搬迁到耒阳市城区,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为确立电力生产为主业,多种经营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走出了第一步。机关搬迁后,我们及时提出了利用充沛的电能和闲置的房地产,实施工业化战略的设想。以引资兴建的春陵铁合金厂为龙头,一些铁合金厂、焊剂材料厂等相继在大坝安营扎寨,目前近区高耗能厂已达10多个。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供电收入,而且盘活了存置资产,每年仅场地租赁费和房屋租金收入就达100万元。
四是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经多年测算,欧阳海水库年均来水利用率仅为63.4%,年均弃水近16亿立方米。为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和顺应电力市场的需要,合股组建成立了湖南润海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亿余元建设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的润海水电站,投入运行后水库平均水量利用率可达82%,目前该工程正在顺利施工建设中。
三、借市场之力,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近几年来,致力于挖掘和发挥多种经营企业的潜力和优势,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2002年实现企业资质升级的工程公司当年完成产值800多万元,目前,经营状态比较理想。连年亏损的贸易公司积极开展新的焦碳购销业务已扭亏为盈,年销售收入在200万元左右。电冶厂成功地获得了进出口工业硅等冶炼产品的经营许可证。水电安装公司积极拓展业务,年收入100万元以上。多种经营收入一年一个台阶,2004年达到5000多万元,占全局收入的5/6。由于多种经营红红火火,使我局的经济收入不断攀升,经济实力日益壮大,销售总收入连续3年都在5000万元以上,2004年尽管遭受了夏秋冬持续干旱,发电量为近10年来的第二个低年份,但销售总收入仍达6200多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四、用足政策,履行好服务职能
作为大型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的职责十分重要。我们在发展经营水利的同时,努力保证完成好防洪度汛、灌溉管理任务。作为重点防汛单位,直接影响着舂陵江上下游上百万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以及衡阳、湘潭、株洲等重要城市和京广、京珠、107国道等重要运输的安全。作为大型灌区,72万亩农田的灌溉和几十万人口的饮用水问题责无旁贷。我们一是坚决服从省防指的调度命令;二是积极做好预案,对汛情、旱情做到了思想上早准备,措施上早防范;三是履行责任制,恪尽职守;四是尽力修复水毁工程,确保运行安全;五是顾全大局、合理调度。以库区、灌区人民利益为重,积极组织做好水文观测和灌溉调度,把防汛抗旱作为全局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面对2002年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和2003年建国以来的特大干旱,我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以牺牲局部经济利益为代价,取得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大型水利工程的巨大效益,竭尽全力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时,在省厅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了中央投资2800万元对欧阳海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争取中央投资700万元对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建设。这些项目的完成,使欧阳海灌区的工程状况大为好转,为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奠定了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经过充分酝酿和积极争取,省水利厅和衡阳市政府联合下发了《欧阳海灌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灌区改革已初见成效。如今灌区用水秩序较好,上下游受益均衡。往年用水高峰期经常发生的抢水霸水、破坏水利设施、聚众闹事等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灌区水费征收实行统一票据,减少了中间环节,减轻了农民负担。我们努力的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成果,赢得了上级部门、灌区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户的高度赞誉。30多年未收到一分钱的灌溉水费收缴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从2001年开始收到23万元,到2004年增至了167万元。
五、保持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
作为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如何按照经营水利的思路来稳步推行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坚持稳定的基础上的逐步进行改革。一是以减员增效为重点抓人事改革;二是以增收节支为重点抓财务管理;三是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职工责任心,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为了发展,我们想方设法投入资金,加快生产、生活环境建设。4年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投资达到9000多万元。目前防汛抗旱调度中心已建成交付使用,电站微机监控系统与微机保护改造及#3机组、#2主变改造增容等项目已完成。大坝区域新修了防汛公路,沿河两岸新装了防汛照明灯光系统,建设了园林绿化带,创造了山清水秀、舒适便利的自然人文环境。投资100多万元绿化、美化、亮化耒阳生活基地,基地内火树银花,绿草如茵,道路洁净,成为耒阳市知名的文明小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在经营收入增长的前提下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在搞好建设、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职工工资被列入局财务开支的首项大事,不仅得到了及时足额发放,而且职工年平均收入以15.6%的速度递增。退还了拖欠职工多年的集资建房款300多万元、变电站集资款100多万元。在积极增产增收的同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逐步加以完善解决职工各类社会保障资金。已进入了耒阳市首批社会医疗保险单位,已为职工支付铺底资金200多万元。建立和完善了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职工补交了住房公积金400多万元。
虽然我们在发挥自身优势方面做出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但是在做水、电、房地产三篇文章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利用欧阳海水库优质水的条件,积极向耒阳市、衡阳市城区发展城市供水,由农业供水逐步向城市供水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有望形成。设计年发电量为7000万千瓦时的润海水电站预计于明年上半年投运,又将增加售电收入2000多万元。城区内繁华地段的100余亩土地及400米临街门面的开发利用,5个供水所、23个供水站的地产、房产的利用将为我局经济发展增添如虎之翼。目前,我们仍存在负担过重、工程隐患较多、水费收缴率低、经济总量增加不大等许多亟待整治和解决的困难与问题,但我们坚信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发展大局,朝着经营水利方向努力,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