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小水电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之黄金增长极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0-12-09

郴州小水电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之黄金增长极   日前,正值联合国《京都议定书》生效一周年之际,从我国首批CDM(国际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项目之一—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渔仔口小水电项目工地上传来喜讯:装机容量3.6万千瓦、总投资2.62亿元的渔仔口水电站工程关闸蓄水了!这是继2000年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小水电中心在郴州设立小水电示范基地后落户该市的又一国际小水电合作项目。据悉,渔仔口水电站是我国政府已经批准的18个CDM项目中仅有的两个小水电项目之一。 水电产业游出资本大鳄 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和郁郁葱葱的森林植被源生了大大小小的700多条河流,丰富的水能资源,其中适合地方开发的农村水电理论蕴藏量为237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71万千瓦,全市开发投产的水电装机容量146万千瓦,已投产的农村水电983处,装机容量81万千瓦,目前全市在建的农村水电站285处,装机容量达23万千瓦,大部分将在今年年底并网发电。 郴州市地处湘江、珠江和赣江的上游,其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湘江的支流耒水,珠江的支流武永和赣江的支流集龙河等水系内,耒水流域的梯级开发规划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现已开发出10个梯级电站之多。全市农村水电站现有总资产达30亿元,2005年新增装机容量7.8万千瓦。十五期间,新增装机容量44万千瓦,5年来农村水电共创产值60.84亿元,上缴税金5.67亿元。2000年12月,原郴州电力公司联合宜章、临武、汝城、永兴四家地方电力企业及国际小水电中心等几家单位,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郴州基地两个平台办成了地方电网经营企业,在全市形成了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并存的格局。2004年4月8日该企业郴电国际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湖南水利系统水电第一股。其中发行A股股票7000万股,首期募集资金3.7亿元,至2004年底总资产达11.6亿元,净资产6.63亿元,实现利润6500万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地方电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转变了地方水电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了地方水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水电产业:地方经济的助推器 随着郴电国际的成功上市,小水电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已成逐年提高之势,尤其是郴州的汝城、桂东小水电更是成为该县财政的支柱,地方电力正成为市财政收入的重要一极,而郴州市政府、市水利局对小水电的推动更是功不可没。十五期间,郴州市政府把投资小水电视作参与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来对待,在全省率先出台鼓励公务人员投资兴办小水电的有关政策,允许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开发小水电。在资源开发方面实行谁建、谁有、谁受益的政策,在电站并网及电量销售方面允许小水电有自己的供区,同时电力公司尽量创造条件让农村小水电上网并网,并适当提高小水电上网电价。2005年全市水电产业实现发电产值14亿元,向社会提供5万多个就业岗位。水电业的发展也在积极地推动着该市的工业化进程,据该市水利局统计,从1999年至2002年,该市乡镇企业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1%以上,小水电对乡镇企业的供电量达5.9亿KW.h;在近两年的小城镇开发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小水电更是身手不凡,它以较低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催生了电站周围的一批批产业集群,吸纳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就业,从而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农村致富。以汝城县、桂东县为代表确立的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县的发展模式,已成为郴州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典范,更是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战场上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如水力资源丰富的汝城县,近几年的小水电开发如日中天,国家水利部水电局程回洲局长曾有评价“汝城水电是全国的一面旗帜” ,小水电装机容量成为“湖南之最”,人均达0.48千瓦,小水电创造的利税占财政收入的40%以上,该县已逐步成为全国县级小水电开发速度最快、效益最好、对县级财政贡献最大的县。据统计,2005年郴州市小水电创利税2.69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2%以上,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之黄金增长极。
相关阅读

郴州小水电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之黄金增长极

763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