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泰波在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座谈会上的讲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0-12-09
杨泰波在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座谈会上的讲
同志们:
在第15届“世界水日”和第20届“中国水周”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围绕“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这个主题,进行座谈讨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近年来,我省水利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新时期的治水方针,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绩。最突出的是:在全省范围内,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了减灾抗灾能力;连续几年夺得防汛抗旱的胜利,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带来的损失;尤其是面对新形势,在治水思路和体制机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比如,在抗洪上,坚持既治水害,又规范人类自身的活动,给洪水以出路,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在抗旱上,坚持把保证人民群众生活用水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再满足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的需要;在水利建设上,坚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协调一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体制机制上,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逐步建立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同时,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订完善有关水利规划、水资源规划,以规划规范和约束社会涉水行为,加强水功能区管理、排污口调查和水资源保护,强化对各类水污染事件的反应处理,进一步夯实了水资源管理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水资源紧缺压力还非常大,而且由于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对全国而言,我省是一个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但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多、水少、水脏、水土流失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四大难题:一是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二是节水意识差,用水效率低,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不论是工业、农业还是城市用水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口控制在70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以上,预测在中等干旱年全省缺水将达40多亿立方米,如果遭遇大旱之年,水的供需矛盾将更大。三是水质污染加重,局部水域水环境恶化。近年来,工业、城市污废水排放量急剧增加,部分排污集中的河段水质已严重污染。去年更发生了湘江镉污染、新墙河砷污染的严重水污染事件。对这些问题,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主题是“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我觉得,这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命题,是一个针对性极强的命题,这个命题蕴含了深刻的意义,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好更快地发展水利事业。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做到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汛抗旱并举,努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问题,确保防洪安全和洪水安全。要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管理和公共服务,妥善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水利发展的目标。水利发展要以构建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为目标,重点抓好六大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湖区防汛抗灾和山丘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建立健全水资源有效保障和高效利用体系,重点解决全省15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逐步建立水利工程现代管理体系,推广以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自主管理农村水利新模式;建立水环境保护体系;建立水行政高效服务体系;建立水利科技人才队伍保障体系。
第三,要加快建立水利良性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度。继续大力发展“四种水利”,广泛吸纳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等项改革,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水利经济的发展,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第四,要努力营造水利发展的法制环境。要进一步加强水利法制建设,完善地方水法规体系,继续抓好水行政执法队伍的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一支规范、统一、有力的水行政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案件,调解水事纠纷,确保正常的水事秩序。要继续大力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确保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要进一步加强水利普法宣传工作,营造依法治水的良好氛围,为水利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同志们,马上就要进入汛期了。多方面情况告诉我们,今年发生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务必高度紧张起来,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加紧做好各项抗灾准备,确保战胜可能发生的水旱灾害。
同志们,水利发展,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们热切希望全省上下、社会各界把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化为关心水利、爱惜水源、保护水质的实际行动,共同营造湖南良好的水环境,为确保我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湖南、和谐湖南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