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水利报道:建管并重 以管促建

湖南省水利厅  时间:2017-06-03

   

  去冬今春,我省江河湖泊普遍迎来枯水期,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区水位持续低位运行,但城乡供水都得到有效保障。究其原因,是我省以水库为主的水利工程蓄水充足。据省水利厅统计,截至201612月底,全省各类水利工程蓄水量比历年同期均值偏多近20亿立方米。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省持续大规模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近年来,在水利部支持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上下励精图治,全力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已完成11351座病险水库(其中小型水库11062座)除险加固任务。

     

  全省除病去险后的水库,累计增加防洪库容27.72亿立方米,新增或恢复兴利库容51.9亿立方米,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276.19万亩。在2016年汛期中,尽管暴雨洪水过程不断,但全省未溃一库一坝,且水库险情大幅减少,昔日的病险水库已不再是当地的沉重包袱,纷纷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源泉。

   

  一、责任上肩,治理心腹大患

     

  两山夹一凹,中间好筑坝。水库坝址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水库在发挥防洪、灌溉、供水、发电、通航等综合作用的同时,其安全性也是异乎寻常的重要:一旦溃坝,洪水将一泻而下,势不可挡。

     

  湖南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各类水库多达14121座,占全国水库数量的七分之一,水库总数居全国第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积病成险。省水利厅厅长詹晓安介绍,我省水库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设计和施工标准偏低,运行数十年后,普遍存在大坝渗漏严重、溢洪道未完建、输水管漏水等影响水库安全的隐患。因此,湖南的病险水库数量也居全国首位。

     

  水库,就像顶在头上的一盆水。在湖南日报2011年开展的《水利三湘·湖南水情调查》大型系列报道中,湖南日报记者曾到访位于新化县石冲口镇的青塘水库,只见坝顶泥泞不堪,杂草丛生,大坝外坡一层一层塌陷,病险重重:坝基漏水、渗透变形,下游坝坡右端土体软化,溢洪道崩塌,涵管断裂错位。这座库容为23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俨然一颗定时炸弹。住在青塘水库坝体下方的村民曾青山说:大雨天,晚上睡觉都不放心,总担心大坝会垮。”20105月的大暴雨中,青塘水库大坝出险,他就在屋后的山上搭了一个简易棚子。如果晚上雨太大,一家人就睡到棚子里去。与曾青山有同样担忧的还有下游3700多人。

     

  头顶一盆水,是威胁,也是责任。根除心腹之患,除险加固是治本之策。

     

  水库无保安,发展无保障!2011年,省政府与国家水利部、财政部签订责任状,承诺在2015年底之前完成国家规划内1070座小型和904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约占全国除险加固水库总任务的1/5

     

  责任上肩,任务下沉。省政府与14个市州、14个市州与各县市区层层签订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责任书。省政府成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要求各地切实履行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建设资金,强化工作措施。

     

  一纸责任书,是一张沉甸甸的军令状,一道决战决胜的总攻令!一场规模空前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攻坚战就此在三湘四水全面打响!

   

  二、机制创新,确保进度和质量

     

  要在短短5年时间内,全省完成10119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平均每年要有2000余座水库摘去病险帽子,这是此前建设任务的10多倍。

     

  陡增的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项目点多、面广、线长,建设任务重,时间要求紧,管理难度大,进度怎么抓?质量如何保?资金哪里来?作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管部门,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创新建管机制,协同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两手发力,既确保进度、质量,也严防水库除险,思想垮坝

     

  集中财力,多渠道筹集资金。除了中央财政支持以外,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也需要大量的省级配套资金。我省尽管财力有限,但水库除险加固事关群众安危,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集中财力,优先办好民生大事!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我省将小型水库建设资金作为财政支持重点,政府债券、土地出让收益、水利建设基金优先用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仅2015年,就有11.78亿元的省级补助资金投入一般小型病险水库治理。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县级以上城市防洪工程和一般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通知》,确定了一般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定额补助、统筹使用、地方负责、限期完成、确保安全的原则,由市、县自主创新建设管理模式,督促各市州、县市区限期消除水库险情。长沙市对每座水库按50万元的标准进行配套,不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兜底;岳阳市落实206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对辖区内每座水库补助5万元;祁阳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4040万元,对全县101座小型水库实施百库工程”……

     

  整合资源,破解建设市场力量不足难题。平均每年要完成2000余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如果按以前每个水利项目开工前都组建一个项目法人的老办法,水利部门即使全部人马上阵,也根本顾不过来,这简直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此,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实行集中建设管理模式,即按照建设权和监督权分开的原则,在县市区成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由建设管理中心全面履行工程建设期项目法人职责。这种集中建管模式,有效整合了各县市区水利系统建设管理资源,解决了基层水利部门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使其能真正担负起水利建设的重任,得到水利部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推广。在对小型病险水库实施集中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工艺复杂,省水利厅积极探索工程建设代建制和总承包制,即:将水库建设管理的具体事务交由市场专业公司承担,项目法人腾出手来专注于合同管理、质量监督和资金筹措等。

     

  加强监管,确保水库工程质量安全。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省水利厅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普遍实行飞行检查,即通过采取不定期、不通知、临时确定检查路线、随机选择检查对象、直接奔赴检查现场的方式,对水库建设工地进行质量和安全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情况同样和企业信用联系起来,并对相关单位责任人进行约谈。省水利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省在建的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2015年,湖南省水利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动,实行全过程电子化、投标人资金账户虚拟化、投标实名化、评审暗标化,有效防止围标、串标等行为。针对已除险加固的水库在汛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在全省开展回头看工作,要求各地重点检查隧洞底板、边墙及连接部位等薄弱环节。辰溪县水利局聘请第三方对水利项目开展验收检测,责令相关施工单位对11座小型水库的原底涵封堵进行返工,其中1座水库推迟一年验收。

 

        三、药到病除,水库成为安全保障

     

  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2016730日,长江防总对我省防汛抗洪取得阶段性胜利予以通报表扬。

     

  与此前的大水年相比,还是那些江河,还是超警戒、超保证甚至超历史记录的洪水,还是防汛抗洪这个主题,但2016年变了模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省近年持续大规模的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为防汛抗洪减灾提供了基础支撑。

     

  数量众多的病险水库,此前每到汛期险象环生,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各类水库经过除险加固,在大坝安全有了保障的同时,水库拦洪错峰功能也得以重生20167月,全省一度有473座水库溢洪,但只有8座水库出现险情,且全部得到有效控制。而1998年,洪水损坏中小型水库1243座,1座小型水库垮坝。

     

  一库水,一仓粮。水库除病去险后,灌溉能力大幅增强。在2013年特大干旱中,全省除险加固后的各类水库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1100多万亩。衡南县斗山桥水库以前存在大坝渗漏、内外坡沉陷等险情,长期控制蓄水。在国家投资1180万元,对斗山桥水库实施大坝防渗、内外坡整修加固、溢洪道及涵洞加固后,斗山桥水库敞开肚子蓄水,在大旱中以其宝贵的水资源为下游5.23万亩水稻提供了丰收保障。

     

  不少水库还拓展了供水功能。以前,我省大多数水库以灌溉功能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水库需要同时向城镇供应工业和生活用水。我省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时,强化水库供水功能。除险加固后,全省各类水库供水人数由465万人增加到近千万人,日供水总量达268万立方米。常德市对作为饮用水源的水库进行全面整治,建成122个以水库为水源地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106.9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病险水库经过修缮后,不仅抗旱、灌溉和供水效益显著,生态功能也进一步增强。大量的水库除险加固后,成为乡村旅游热点。

     

  病险水库,药到病除。水库除险加固的湖南实践,写在丰收的三湘大地上,镌刻在受益群众的心底里!(柳德新 杨建)

相关阅读

《湖南日报》水利报道:建管并重 以管促建

764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