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水文 > 水文文化 > 水文情缘

外婆家的房子

湖南水文 发布时间: 2022-08-03 【字体:

翻过一个叫“陡山”的山坳,远远望见几座黄土瓦房点缀在山腰上,外婆家所在的大冲村映入眼帘。

大冲村是位于湘南边陲的一个瑶族聚居村落,人烟稀少,方圆30平方公里内居住着不到60户人家,相传多年前瑶族祖先为了躲避战乱住进这深山里,层叠连绵的高山,成了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村里植被茂盛,水源丰富,气候宜人,生性勤劳乐观的瑶族人在此地开垦耕种,繁衍生息,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继续向前走五公里山路,就到了外婆家。外婆家的房子像村里大部分人家一样,独门独户建在山腰上,是一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两层土坯瓦房,房子的左侧搭了简易木棚,用来堆放木柴和农具,右侧则建了一间木制的厨房,厨房的正中间是柴灶,柴灶上方常年挂着熏制的腊肉,从山上引下来的潺潺清泉直接流入厨房里的大水缸,满足一家人生活所需。

每年的春节,是最热闹的时候。母亲姊妹六人,除了留在家里的小姨,外嫁的五姊妹纷纷携带一家大小回到娘家,一大家子围坐在厨房的柴灶旁烤火,木柴烧得噼啪作响,火光映照在每个人都脸上,通常是小姨父备菜,小姨在灶前炒菜,大人们聊着一年来各自的生活光景,小孩子们把刚从地窖里拿出来的红薯和芋头埋进热灰里,不一会儿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红薯和芋头。一旁的大圆餐桌上,火锅也准备起来了,将清晨在屋后竹林新挖的竹笋和刚摘的蘑菇洗净,放入沸腾的火锅中,立即散发出山野食物特有的沁人鲜香。

最后一次围坐在柴灶旁,小姨说起搬家的事情,由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出台,大冲村的所有人家都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的名单中,将由政府出资在离乡镇较近的地方建房,预计秋天就会建成搬家,说到这里,小姨的脸上既充满期待,又有很多不舍。

是啊!要离开这片瑶族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谈何容易!但现实的困境也摆在面前:距离乡镇有十几公里山路,直到2003年,由乡镇通往村里的唯一的一条泥土路才通车,两年后在陡山山坳建成一座通讯信号塔,才有了电话,在这之前,人们出行全靠走路,生活必需物资只能靠一根根扁担从乡镇集市挑回家;没有医疗诊所,看病只能到乡镇卫生院;随着适龄儿童的减少,村里仅有的一所小学也关停了,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六岁孩子,不得不在乡镇小学寄宿,条件艰苦又缺少家人照顾的孩子们,很多连初中都没读完就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如今,外婆一家搬到新房已经有六七个年头了。新建的村子距离乡镇仅有两公里,取名“大源村”,村里的新房是三排坐北朝南的平房,刷以白墙的新房整洁有致,房前有宽敞的水泥空地和绿化树木。外婆家的房子位于中间一排的最尽头,冬暖夏凉,干净亮堂,开门就能看见高耸的青山。村里办起了木材厂,村民们可以就近在木材厂上班;村口一幢颇具瑶族特色的文化中心,成了人们闲时的好去处;每个上学的日子,清晨孩子们在村口等待校车,放学下车后,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开心地奔回各自的家里。

每到春节,一大家人一如既往回到外婆家相聚。转眼间,年轻力壮的父母们已两鬓发白,当年的孩子们都陆续长大,有了自己的孩子。大家围坐在门前,一边惬意享受着冬天里温暖的阳光,一边轻松地叙着生活的变化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时不时有人回忆起在大冲发生的往事,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信息来源: 岳阳水文中心 作者: 欧阳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