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水文 > 水文文化 > 水文情缘

初见 再见 又见小站

湖南水文 发布时间: 2020-12-28 【字体:

石堤水文站设立于195612月,200612月获湖南省水利厅批准为保靖县水文局,集水面积8400km2,测站位于重庆市秀山县石堤镇水坝村,隶属湖南省湘西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负责监测酉水河流水文要素,收集基本水文信息,开展酉水雨水情报汛工作,承担酉水河流水质监测等。

县局管理1个中心水文站,7个基本雨量站,中小河流水文站1个,中小河流雨量站14个,中小河流水位站2个。

2002年初见

这是座位于外省的偏远水文站,小站面山而居,以水为邻,上世纪60年代的红砖盖瓦“老”房子,“老”式陈旧的测验器具和一位在小站工作十多年的“老”职工。出行靠走,信息靠吼,喝水靠肩挑,吃菜靠自种。站小,人少,夜间的娱乐除了一台模糊不清的电视,便只有自己哼几句无名小调。单调枯燥的日常生活宛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在小站最“怕”的两件事,就是深夜到离站房500米远河边水位,为防蛇虫叮咬,需脚穿雨鞋,手拿“打蛇棍”,漆黑寂静的夜晚,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吓人瑟瑟发抖。其次就是测洪时,划着木船取高洪沙样。因船舵漂浮不定,一不小心,随时都有翻船的可能,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对于老一辈水文人来说,木船就是水文站最宝贵的财产。那时候在一起工作的老同志,经常给我们讲起他们水文站工作的情景:每天,测站职工扛着提前准备好的测验器具来到测验断面,灵巧登上晃晃悠悠的木船,借助经纬仪对准测速垂线,顺着水流向下漂去,待到达指定位置,大家伙儿使劲将锚抛下水,船停稳后方能测验。那时没有吊船过河索,得手划木船,重复往返,清晨测得右岸的第一条垂线,傍晚船停到了左岸,常常需要一整天。那时的交通也不便利,工作人员远离家乡,信息闭塞,与外界交流甚少,找对象也就只能“就地取材”了,测站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家。

在小站的三年里,20037月那场洪水我至今记忆犹新:洪水来势之猛烈,所到之处,面目全非,整条河流的漂浮物,数不胜数,我们与“洪魔”奋战了两天一夜一小时取一次洪水沙样、一小时观测水位看比降、24小时值班拍发雨水情,磨破的手掌,肿胀的胳膊,汗水与雨水的交织,模糊了双眼,湿透了衣衫。面对这条暴涨暴落的河,所有人都像是被水打磨过的卵石,河水的纹路烙印在日益粗糙的肌肤上,如同所有工作的规程都刻在了脑子里、铭记在心底里。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每个人自是知晓下一步自己要做什么、别人要做什么,怎样才能测得到、报得准。

2007年再见

一幢现代化小洋楼静静地座落在河边,整齐的水泥台阶从小洋楼一直延伸到水位观测码头,四周白色栏杆点缀着美丽的站房,“石堤水文站”几个字在站门前闪烁着光亮……

花砖铺就、宽阔平整的院子被打扫得纤尘不染,长方形的大花池里绿树环绕,碧草如茵,牵牛花、月季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等多种蔬菜花枝交错,硕果累累,好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走上二楼,这里足有20余平米,摆着一张椭圆形会议桌,配备六把舒适的真皮转椅,是站开会和办公的地方。55寸液晶电视、卡拉OK音响设备、立式空调,标志着职工的业余生活和舒适程度一点都不落伍于城里人。

JDZ—1型固态雨量计实时监测着雨量变化,液晶电脑里安装着水文测验数据处理系统南方片水文资料整编软件,只要录入数据,点击“计算”,各项测验成果便准确得出,而且能打印、绘图、整编成果,将职工从原来复杂繁琐的手工计算中彻底解放了出来。

泥沙室,大立柜里一排排不锈钢沙桶光可照人、整齐划一,电子天平放上比重瓶就能精确显示沙重,省却了老式天平反反复复取放砝码既耗时费力又难保精度的麻烦。

职工宿舍里,桌、床、柜一应俱全,清一色的新式家具,枕单被褥,整洁舒适。厨房,燃气灶、电磁炉、冰箱、洗碗池、各式灶具餐具应有尽有。水龙头一开,甘甜纯净的自来水便哗哗流淌。

曾经最为偏远艰苦的小站成为两省交界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的站房,新的测验设施,新的水文人。新的石堤水文站犹如浴火重生,焕发异彩。

2019年又见

随着水文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站升级水文局,在县城有了办公室,自动测报时代的到来让几代水文人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它不仅打破了延续半个多世纪固守一域的基层水文管理模式,更是开启了“有人看守,无人值守”的巡测模式,让“在山的那边很远很远”的水文人离开大山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水文的知名度社会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

从旧到新,从小到大,小站完成了华丽大变身。尤其是近两年,随着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工作的推进,现代化高科技的激光粒度分析仪,雷达波高洪测流仪,手持电波流速仪,ADCP流速仪,智慧水文展示平台、水文采集摘录系统、无人机等相继应用,不仅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更是提高了测验质量和精度。现代水文人不单只是“隐居”在深山中,河流边的守护者,而是与时代同步,使用高科技的掌舵人。

小站的发展有一种必然和一种希冀在相向而行。同是两股各不相扰的轨道,总是挺有激情地向前伸展着。而信念的车轮总是有节奏地在这两条轨道上行驶。诉说不尽的故事,总是不断地从这变迁的流程里漫溢着。初识不知水文情,再识已是水文人,离开小站已有15年,那里的水、人及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挥之不去的情愫。其实,我对小站的挚爱,源于小站人对水文事业的无私奉献,执着坚守。我情深处是初心。


信息来源: 湘西水文 作者: 张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