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水文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湘西水文中心:防汛打硬仗,党员当先锋

湖南水文 发布时间: 2025-07-01 【字体:

6月中旬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先后经历多轮强降雨,江河陡涨、山洪暴发。面对复杂严峻的雨情、水情、汛情,湘西水文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防汛工作中彰显水文人的责任担当,全力守护河湖安澜群众安全。

闻“汛”而动筑“堡垒”

“做好防汛工作是重大政治任务和当前的头等大事!”入汛以来,湘西水文中心始终坚持“两个至上”理念,切实扛牢防汛减灾责任使命,坚持“预”字为先,健全防汛预警机制,强化监测预报,第一时间做好预警“叫应”工作,因地制宜打通防汛预警“最后一公里”。

为积极有效应对汛期强降雨天气,湘西水文中心提前谋划,多次组织召开调度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测报工作。全员上阵、全域作战,组建多个职能组、应急队、党员先锋队,科学调度、昼夜值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及时有效处置。

“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指挥调度,是打好这场防汛攻坚战的关键。”湘西水文中心领导班子成员靠前指挥,与气象、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适时下达预警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以“汛”为令当先锋

龙山水位站超历史实测;红岩溪水文站出现洪峰;永顺水文站出现洪峰;石堤水文站出现洪峰……

6月18日19时起,湘西中心启动水文测报Ⅳ级应急响应,时刻掌握雨水情变化趋势。力争精准研判洪水演进情况,就是水情人应对暴雨洪水过程时无畏的姿态。

暴雨蓝、黄、红预警连续三级跳,水情人员紧张地反复计算、分析、修正,多次会商、讨论、研判,滚动作出科学精细的预测预报。

(在水情会商室,“水情专家”老党员梁军密切监测雨情、水情变化)

这几天的夜晚,有些人注定不能入眠,“水情专家”梁军就是其中之一。6月19日凌晨,龙山县出现极端强降水,24小时最大累计降水量达116.3毫米,成为暴雨核心区。从18日零时起,梁军就盯守在水情平台,带领大家多次“叫应”分管州领导和应急管理局负责人,并电话提醒县(市)水文站关注雨情及发展趋势。

“湘西夜雨特征明显,只要预报有过程,我都会调好凌晨1时、3时的闹钟。”梁军说,自6月初做水情分析预报以来,这已是他坚守的第10天,“我是党员,就该冲在前面,况且这还是分内事。”6月20日8时降水暂歇,一夜无眠的梁军仍坐在会商室,因为还有一场硬仗要打:25日至26日又有一场暴雨过程。“水情科里值班员比较少,这次过程很关键,我晚点再回去。”他说。

(监测科,老党员瞿光祥正专注研究龙山县行政区划图和水文资料)

6月21日,湘西水文中心监测科科长瞿光祥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这位57岁的老党员,此刻正伏案疾书,眉头紧锁,专注研究着龙山县行政区划图和水文资料。“要抓紧时间把龙山水位站的最新水情信息发送至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为防灾减灾救灾争取‘提前量’”。他深知,位于酉水一级支流果利河段的龙山水位站在6月19日的洪水中遭受重创。汹涌的洪水无情地淹没了站顶,设施损毁、淤泥堆积,这个重要的“江河耳目”亟待恢复。每一分钟的分析研判,都是为了次日抢修方案的万无一失。

23日,湘西中心迅即启动水文应急调查工作,马不停蹄的他又带上应急监测队伍组成调查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龙山县开展暴雨洪水调查工作。

逆“水”而行“排头兵”

“暴雨红色预警!龙山水位站站点超警戒水位,汛情紧急。”19日凌晨4时,在接到告急信息后,湘西水文中心迅速派出应急队伍前往一线。

(在龙山水位站,青年党员熊轩宇协助配合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工作)

“我年轻又是党员,应急监测我先上!”去年入职的青年党员熊轩宇主动请缨。雨势迅猛,水文应急监测车艰难地在积水中前行,轮胎不断打滑,他与大家一起推车,后轮溅起的泥水把他浇成泥人,不到两小时的车程足足走了三个小时。到达站点时,龙山水位站的水位观测井已经完全淹没在洪水中,监测工作迫在眉睫。他配合队员们设置临时水尺桩,为了完整记录洪峰水位过程,他与两名应急队员每5分钟涉水读取一次水位,在19日09时37分记录下最大洪峰水位453.09米,水位变幅9.61米。

(在红岩溪水文站,青年党员刘运旭清理铅鱼上的杂物,抢测洪峰水位)

同样把奔赴一线的“逆行”当成践行使命的“前行”的,还有在红岩溪水文站“镇守”的青年党员刘运旭。他三天两夜坚守一线测报岗等“峰”来,眼角虽布满血丝,但内心始终憋着一股劲。他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面对极端天气就要冲锋在前,迎战风雨!”。6月19日11时55分,红岩溪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391.88米(黄海),相应洪峰流量342立方米每秒,超警戒水位0.38米,72小时的针“峰”而战,作为站负责人的他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任务刚完成,还来不及喘息,他又“转战”龙山县开展暴雨洪水调查。

非常之时勇担非常之责,非常之责砥砺非常之行。湘西水文中心的党员先锋们挺膺担当、冲锋在前,向汛而行、以“迅”应“汛”,把最美的逆行身影留在了防汛测报一线,也把坚强的党性根植在这方美丽乡土之上。


信息来源: 湘西水文中心 作者: 张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