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除障:守护数据的源头“活水”
在刚刚经历了一场严峻汛情考验的冷水江水文站,浑浊的河水已回落,观测断面上堆积着厚厚的淤泥。冷水江水文站职工李新宜、谭卓鹏、周江月穿着高筒雨靴深一脚浅一脚跋涉在泥泞的河滩上,汗水混着泥点浸透了后背。他们手持铁锹、水桶,奋力清理洪水在断面上留下的“泥痕烙印”,只为尽快恢复断面原貌,确保基础数据准确可靠。

(双峰县水文局职工正在清洗观测码头)
精细运维:擦亮水文监测的“耳目”
暴雨、洪水、泥沙、漂浮物的冲击,对精密的水文监测仪器构成严峻考验。仪器设备的健康状态直接关系数据的连续性与准确性,汛后仪器设备的全面“体检”与精心“养护”成为恢复工作的核心环节。
娄底水文中心迅速组织人员力量对在线运行的自动监测设备,如流速仪、缆道、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雨量传感器、墒情(土壤湿度)监测仪等,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设备固定支架是否稳固、传感器探头是否被泥沙淤堵或生物附着、太阳能电池板是否清洁、发电效能是否良好、数据通信模块及传输线路是否畅通可靠。对发现问题的设备,工作人员立即进行现场校准、清洁、维修。每一次细致的擦拭、精密的校准与严谨的调试,都是对水文“耳目”的精心维护,确保其在未来风雨中保持“耳聪目明”,精准“把脉”江河。
(冷水江市水文局职工正在对缆道进行维护)
(涟源市水文局职工正在对雨量计进行维护)
复盘精研:铸就精准预报的“利刃”
宝贵的洪水过程实测数据,是检验预报模型、优化预报分析方案、提升应急能力的基石。娄底水文中心水情科科长曾嵘利用宝贵的历史洪水实测数据,结合水文专业知识,如洪水形成机理、传播特性、洪峰演进过程,对预报模型和方案进行检验、优化、深入分析。冷水江市水文局职工李新宜、谭卓鹏则全神贯注伏案于实测的原始水文数据中,一丝不苟地进行水位、流量等实测数据的系统收集、整理、校核与整编。他们的严谨细致,铸就了坚实可靠的汛期水文数据库,为精准预报这把“利刃”不断淬炼锋芒。
(娄底水文中心职工正在对预报方案进行比对分析)
(冷水江市水文局职工正在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洪水虽退,守护不止。娄底水文人以泥泞为墨、汗水为笔,在洪水退去后续写安全答卷。他们的身影是洪峰退幕后最坚实的保障,每一次仪器校准都在调校着安全的准心,每一份数据校核都重铸着守护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