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水文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迎战洪水 张家界水文中心的48小时防汛值守

湖南水文 发布时间: 2025-06-20 【字体:

受持续降雨影响,6月19日13时55分,澧水张家界站水位急剧上涨至163.02米,宣告今年全省首个编号洪水到来。18日以来,张家界水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以“迅”制汛,用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开启了一场长达48小时的艰苦防汛值守,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与时间赛跑的“预报先锋”

(张家界水文中心水情科职工在记录数据)

在张家界水文中心水情科,一支由“93后”组成的年轻团队,在洪水考验面前展现出非凡的专业素养与担当精神。

作为团队核心,科长刘晓莉凭借对水文数据的敏锐洞察和精准分析,让每一次预测都如同精准的导航。在桑植站水位超保证水位的关键时刻,她带领团队提前10小时精准预报,为政府指挥防汛决策、群众转移财产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48小时里,水情科办公室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和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大家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的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变化。他们牺牲休息时间,用连续作战的坚守,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递出去,为防汛抗洪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

风雨桥上的“测流铁军”

(桑植水文站职工在赤溪桥上测流)

形势危急,18日下午,张家界水文中心副主任李新平与调研员戴振革便提前下沉桑植水文站,与职工们并肩作战。

19日晚上8点多,洪水冲坏了桑植水文站的水电设施,缆道无法正常使用,只能依靠手持雷达波进行测流。监测科科长刘健全的衣服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身上,但他顾不上这些,一心只想着如何准确获取测流数据。夜幕降临,桥上一片漆黑,只有手持雷达波测流仪发出的微弱光芒。大家在雨中一趟又一趟往返,记录着每一个关键数据。

晚上,李新平和戴振革摸黑修好了缆道房的发电机,缆道重新投入使用,但意外发生了。发电机突然断电,缆道停摆,铅鱼还悬在水中。大家立即抓紧时间抢修,等到通电刚测完一次,电脑却又断网。“数据不能耽误!”报数、核对、敲字、记录……大家各司其职,到20日凌晨3点多,缆道测流终于完成了11次。此时,大家都已疲惫不堪,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浪尖上的“水文哨兵”

(鱼潭水文站成为洪水中的一座孤岛)

19日凌晨5点,张家界水文应急监测队的张文年和李柳两位职工接到鱼潭水文站测流的任务后,立即奔赴现场。

鱼潭水文站条件恶劣,水位猛涨,测流设备也在洪水的冲击下受损。技术员张文年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上前更换设备进行测流,就在这时,一条蜈蚣掉到他脖子上,但他只是手一甩,眼睛依然紧紧盯着测流设备。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获取准确的测流数据。李柳也在一旁全力配合,两人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连续作业,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休息,只为能及时为防汛抗洪提供第一手资料。

目前,洪水仍在肆虐,张家界水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还在坚守。这48小时,是紧张的48小时,是疲惫的48小时,更是充满担当与奉献的48小时。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水文人的使命与责任,在洪水激流中,用专业和风险守护着一方平安。


信息来源: 张家界水文中心 作者: 吴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