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水文 > 行业新闻 > 媒体新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准确,这是每一个水文人的追求

湖南水文 发布时间: 2020-07-10 【字体:

抗洪抢险的工作,要有冲锋在前的守卫者,也要有坚守幕后的技术人员,比如水文工作者。他们的任务是在洪水来袭时,获取准确的水文数据,为后续的抗洪抢险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6月5日,湖南省拉响了今年首个洪水橙色预警,湘江一级支流渌水的醴陵大西滩站16时许开始出现超保证水位,醴陵市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这些重要的水位数据,便是由水文局的工作人员通过实时水文数据准确报出的。

黎常煌是醴陵市水文局的5名技术人员之一。洪水来临时,他和同事要负责大西滩、泗汾、潼塘等3个水文站的水文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这些水文站间的距离,最少也有40分钟车程。平时每天一测的水情数据,在洪涝灾害期间,最少每小时就要测量一次,这可是指挥防汛抗洪的行动“宝典”。“目前的水位、流量、小时涨幅、洪峰流量预测、洪峰水位预测……这些都是水情快报和分析材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的水情测报可以为防汛抗洪赢得时间,也能降低百姓生命财产的损失。”

在洪水过程中,特别是洪峰前后,为了抢测宝贵的高洪水文数据,水文工作就像打仗,争分夺秒。分工下来,黎常煌和同事每天都要承担不小的工作量。每个小时,黎常煌都要爬上大西滩水位站的水位自计井进行观测,还要下到渌水河边观察水尺的刻度,进行起码两次的比照,确保数据准确。“准确,这是每一个水文人的追求。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它是影响决策和争取转移时间的重要因素。”黎常煌说。

接听水情咨询电话,协助高洪测验,发送水情快报和分析材料,让黎常煌忙得不可开交。居民打到办公室来咨询洪水情况的电话,黎常煌一天能接上百个。但他每次都是很耐心地帮群众进行解答:“您的房子目前是什么情况?水位离您家有多远的距离?这样的话,您需要把家具搬到二楼以防进水。”

“最忙的两天48个小时下来,我总共的睡眠时间可能不到8小时。我岳父家也受了洪灾,但我根本没时间去帮忙。”黎常煌说。但忙碌和疲惫没有击倒他,黎常煌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十分自豪:“我们水文人是技术组,是防汛抗洪的耳目、尖兵和参谋。”

黎常煌的同事张彪是应急监测队的一名队员。洪水来临时,监测队的工作是循着雨情预报,寻找即将涨水的江河湖库,有的地方在城市里,有的在乡村,也有的在荒无人烟之地。监测队需要测明每一条可能暴涨的、哪怕是无名的小河小溪的水情数据,为干流的水情预测提供宝贵数据,为及时转移群众争取时间。

“监测期间,可能会遇到危桥、水中蛇虫等各种情况,条件也很艰苦,夜宿野外是家常便饭。”但对张彪他们来说,“雨情就是命令”。而且越是遇到大洪水,越能收集到宝贵的水文数据。

今年6月,张彪所在的应急监测队,花费了7天时间,从醴陵市一路测到90公里外的攸县,用手持式电波流速仪和应急监测“神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在各地测算、收集高洪水文数据。

“现在先进的测算工具,已经让我们避免了许多‘老水文人’会遇到的危险和困难。因为经验越来越丰富,今年我们的测算进展很顺利,但大家还是不敢有丝毫松懈,数据越详实,越能为今后的洪水测报提供参考。”张彪说。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0-07/09/content_1996522.htm



信息来源: 株洲水文 作者: 吉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