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通道水文站平均流量为12.5立方米每秒,接近生态流量蓝色预警,请相关单位密切关注!”9月25日8时,通道县水文局负责人刘圣发准时上报信息,一场生态流量“保卫战”即刻打响……
自生态流量监测工作开展以来,为实现生态流量“日达标”目标,怀化水文中心积极行动,从机制形成到监测预警再到协调调度,全方位助力各环节全过程,在日复一日守护江河生态健康中彰显水文担当。
未雨绸缪打好“主动仗”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事关江河湖泊健康,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生态流量监测工作,怀化水文中心积极行动,制定《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报送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起完整内部工作机制,并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形成市、县水文局联合市、县水利局及关联电站信息共享及综合调度机制,全方位织密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联络网”。
同时,怀化水文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承担生态流量保障应急预案编制任务,编制完成怀化市境内7个国控监测断面生态流量保障应急预案,为做好生态流量监测工作筑牢坚实制度基础。
驰骋一线把好“监测关”
每日8时,一条条承载日平均流量信息的报文按时发送,动态监测着江河涌动。
一个个水文站点如同“侦察兵”坚守江河水畔,密切关注各监测断面水情变化,全力以赴做好生态流量监测工作。
一是做到“监测准”。怀化水文中心多次实地察勘,获取各监测断面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完成各监测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线率定,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二是做到“监测快”。各监测站点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以水尺为标杆,以水位流量关系线为支撑,及时观察各水电站下泄流量情况,发现异常立即与水利部门沟通,联系电站对下泄流量进行核实。
三是做到“监测勤”。9月以来,陶伊站收集实测流量资料7份,通道站收集实测流量资料54份,安江站收集实测流量资料105份,洪江(二)站收集实测流量资料340份,向省水利厅、省水文中心、市水利局报送相关信息600余份,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怀化水文中心依托水文站点监测能力充分发挥“耳目”“尖兵”作用,为协调水库电站下泄流量,保障生态流量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协助调度当好“参谋员”
8月中旬以来,连续的干旱少雨导致通道渠水水位持续下降,加之上游来水偏少、相关电站库容偏小蓄水能力偏弱,生态流量保障工作形势严峻。怀化水文中心联合市、县水利局及相关电站,监测、预警、调度一日不停,为保障生态流量连续作战。
“上午8时通道水文站实测流量为14.5立方米每秒,流量偏小,请相关单位时刻注意,保证生态流量。”9月3日,通道县水文局负责人刘圣发完成流量测验后,及时发布信息。随后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加密测次,实时监测流量变化。
“10时30分流量为9.28立方米每秒。”
“12时30分流量为7.66立方米每秒。”
……
一份份实时流量数据传来,此时流量已经偏低,怀化水文中心立即计算所需下泄流量数,保证当日平均流量达标的同时为后续流量保障考虑蓄水,并迅速联络市水利局进行联合调度,要求上游电站加大下泄流量。同时进行水生态分析得出分别按照通道断面生态流量12.5立方米每秒和10.4立方米每秒计算,上游相关电站可调节水量预计可以维持生态流量46天至57天,趋势分析结果为后期调度提供依据。
“15时35分流量为18.5立方米每秒。”各上游电站加大开闸放水力度后,流量逐渐达到预期目标,9月3日的生态流量保障工作告一段落。9月以来,像这样的协调调度在通道渠水频繁上演,怀化水文中心积极助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成功实现了生态流量蓝色预警、红色预警“0发布”。
生态流量保障持久战仍在继续,怀化水文中心上下时刻保持敏锐的警觉心和迅速的行动力,默默守护,把脉江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怀化水文中心将紧紧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持续完善监测站点信息化覆盖,加快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切实为助力生态流量监管,守护江河生态健康提供坚实技术支撑。